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莲蓬人

鲁迅 鲁迅〔近现代〕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菱叶作衣荇茎为带的莲蓬人,她如同纯洁的少女居住在仙乡 。
即使秋风停止了,仍然散发着清香。
在秋风轻吹的时候,鹭鸶鸟早已飞逃远方。
在寒露浓聚的深夜里,只有洁白的芦花伴她入梦乡。
她洗净了滑腻的脂粉,更显露出品格的高尚。
她脱掉了过去浓艳的矫饰,却换上了如今纯朴的淡妆。
这正好告慰在天的濂溪先生,她仍然洁净地挺立生长。
永远保持淡雅绝尘的风采,不随残叶坠入冰冷污秽的荷塘。

注释
莲蓬:又名莲房,是荷花谢后所结的果。因其挺生水际,飘逸高雅,风姿绰约,清香四溢,亭亭玉立如少女,故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00年秋,是作者鲁迅赠与弟弟们的一首诗,最早发现于周作人日记辛丑年附录。署名戛剑生。鲁迅逝世后,收录在《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中。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6页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寓情、托物言志的诗作。作者通过对莲蓬人“芰衣荇带”的外貌装束,“风定犹香’的内在神韵,却红衣、学淡妆的绰约风姿,亭亭净植的正直风骨的叙写,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莲蓬人的画像,赞美了莲蓬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节操和迎着秋风净植荷塘的抗争品格。作者正是假借莲蓬淡雅绝尘的特征,寄托和体现自己对奴颜媚骨的鄙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更体现了作者敢于与世俗抗争的精神。因此,全诗以咏莲蓬为形,以抒情怀为本,正是作者立世为人的自况自勉,标举风骨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他人的忠言警谏。

  全诗可分为四层。起联侧重述写莲蓬人的外表风姿:她以菱叶为衣,以荇茎为带,居住仙乡,清香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莲蓬人》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借物寓情、托物言志的诗作。这首诗将莲蓬拟人化来描写,借赞美莲蓬净植于秋寒之中,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诗中抓住莲蓬特点,表面处处状物,实则句句写人,通过对寒秋凄凉的荷塘上仍直立水际的莲蓬形象,抒发诗人淡雅绝尘、高标净植的人格理想,言在物上而意在言外。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皋兰被径

王国维〔近现代〕

皋兰被径,月底栏干闲独凭。修竹娟娟,风里时闻响佩环。
蓦然深省,起踏中庭千个影。依尽人间,一梦钧天只惘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惟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近现代〕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