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斩防风氏
佚名〔先秦〕
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国语》
防风氏后至,戮之以徊于诸候,伐屈驾,攻曹魏,而万国定。《路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禹召集群神在会稽山会合,防风氏部落的首领迟到了,禹就杀了他,他的骨节用车来装。
防风氏部落的首领迟到了,禹杀了他以让诸侯顺从,后来讨伐屈骜,攻击曹魏,然后国家方定。
注释
防风氏: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人物,他是巨人族,有三丈三尺高。他是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又称汪芒氏,传说为今天汪姓的始祖。
戮:杀。
屈骜:亦称大廉侯,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
简析
《国语》选段指出防风氏因迟到被大禹杀死,并且其身材高大,骨骼之大竟能装满一辆车,表现出防风氏非同常人;《路史》选段则进一步写防风氏迟到后的后果,指出大禹以此事警示诸侯,显示出严明的纪律,并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如攻打屈、驾两国和曹魏,最终使万国安定,体现了大禹作为古代领袖的果敢与智慧,以及他维护秩序的决心。
多歧亡羊
列子〔先秦〕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 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采苓
诗经·国风·唐风〔先秦〕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